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园地 / 理论研习

艺途问道:修炼内功与拓展边界的成长之旅——2025年文化和旅游部文艺工作者党员培训班学习心得

三四月的杭州,像是一幅被春风晕染开的水墨长卷。我有幸在单位的推荐下,来到位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直属机关党委、中国美术学院主办,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协办的2025年文化和旅游部文艺工作者党员培训班。走进国美校园,周围浮动着笔墨与草木的清芬,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这段充满收获与思考的学习之旅,更显得记忆深刻。各领域专家的授课、实地的探寻和走访、业内前辈的对谈和交流,都让我重新审视着自己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工作,培训结束后的三个月,结合工作实际,修炼内功与拓展边界的感受更加督促着我要努力前行。

一、修炼内功:筑牢根基,厚植底蕴

在政治理论学习中点亮信仰灯塔。浙江,是红船的起航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这次学习中,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咨询委员会委员吴兴智老师,从“伟大思想从何而来”破题,以“八八战略”带领我们梳理了思想生成逻辑的清晰脉络;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王景玉教授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让我再一次认识到严守纪律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学、如何学、怎么学;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光胜,以“诗化浙江”展示了文旅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陈书记总结的“要有文旅为民的初心、要有精益求精的匠心、要有见微知著的慧心、要有勇立潮头的雄心、要有久久为功的恒心”,更让我看到了管理者在文化治理工作中的用心和努力,“文艺赋美”工程让文艺走出剧场、走出围墙,打造多点、高频、流动的文艺景观,这是一种文艺组织形态的革新,启示着我们在艺术普及、艺术推广方面还有更多的可能。这些从不同角度切入的政治理论学习,让我对学习和领会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有了更全面的视角,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每一个观点、每一句话都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文艺工作的方向,文艺工作者作为时代精神的传播者,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我在中央直属院团中规模最大、艺术门类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级艺术剧院工作,就职于负责剧院创作生产的职能部门剧目创作部,更要有精准的目标定位,持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并将其融入艺术作品的创作、制作、排练、演出、推广,融入对艺术创作生产的管理工作当中,要用更全面的视角对照艺术创作生产全流程。在小组讨论环节,与各直属单位的、各专业的同行前辈,交流着各自对政策、对理论学习与艺术实践的理解和感悟,我意识到政治理论学习不仅是提升思想觉悟的过程,更是为文艺实践找准坐标、把准脉搏的关键。

在文艺理论学习中汲取创作养分。本次培训中,文艺理论课程内容也丰富多元。许江老师从四个方面,对中国文化精神展开深度解读和论述,辅以经典版画、《攻坚》雕像、篆书“观”字、墨竹历史绘画、长卷《后赤壁赋》等绘画及书法作品为例,内容翔实丰富,道理清晰透彻。许老师看待问题的角度与书画作品研究范式,都启迪着我对舞剧、舞蹈作品的研究思路,当前的舞剧、舞蹈作品创作,有诸多从绘画作品、书法作品的取材改编,当编创者不满足于传统叙事时,其作品中所要生发出来的中华文化精神的意象是什么、怎么表现、又是否合理,也是可以集中研究和持续关注的重点。中央芭蕾舞团的张剑副团长,分享了中芭近年来的多部代表作品,这些作品是学习舞蹈史论的必看剧目,也是我们知晓芭蕾舞剧中国化、民族化发展脉络的生动案例,中芭通过深度发掘文化内涵、持续创新表现手法、努力拓宽宣发推广方式等方式,让中国芭蕾舞剧持续走进广大观众视野。更有幸的是,在这里听到了冯俐院长来到中国歌剧舞剧院后的“第一课”。为什么创作、怎么创作,一直都是创作者需要关注的核心命题,冯院长从自身创作经历出发,分享的每一个作品的缘起、发展、结果,都启示我要始终保持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的好奇,创作者要对自己、对这个世界有话要说,这是最珍贵的原创内生动力。艺术创作从来不是揭示某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创作者观察、思考、描写、刻画所认识到的存在、变化和发展。冯院长对创作的深刻洞见,更让我明晰了艺术创作的真谛,它绝不是技法堆砌或空洞的形式,而必须具有创作者自身生命深处的温度,这种温度藏在画家笔尖轻颤落下的色彩里,凝结在作家反复推敲的字句间,流淌在音乐家悦动的旋律中,飞扬在舞者灵动的身姿上。当回到工作岗位,冯院长带领着主创团队对新创舞剧剧本的反复推敲打磨过程,更让我切身感受到她对待创作保有的热忱和精益求精。虽然我没有直接参与剧本创作,但作为项目联络人和舞台监督之一的我,能有这样珍贵的学习经历,就像是有一粒种子在我心中持续发酵,指引着我在保障作品“创排演评”顺利开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二、拓展边界:突破局限,探索新境

作品观摩,感受艺术魅力。在作品观摩环节,我们抵达杭州的第一天就观看了广受关注的沉浸式越剧《新龙门客栈》。观看小剧场作品经历很多,但这也是我第一次观看越剧。在传统戏曲寻求创新突破的浪潮中,这部作品以小剧场驻场演出的模式脱颖而出,观众走进剧场仿佛瞬间穿越进了大漠风沙中的龙门客栈,演员与观众的互动打破了传统舞台的隔阂。越剧的优美唱腔和细腻的身段表演,加入了利落的武打动作,传统丝竹乐器与富有大漠风情的音效相得益彰,也为紧张刺激的剧情渲染出独特氛围。从这部作品最初的短视频平台直播火爆全网,让李云霄、陈丽君等越剧艺术家备受追捧,到抵达现场身临其境观摩演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了沉浸式与环境式戏剧最真实、真切的艺术体验,在现场,你会从生活中短暂抽离,跟随戏中人一起经历世间的悲欢离合,这就是舞台艺术的魅力。《新龙门客栈》的故事内核与《赵氏孤儿》的母题重合,也是一个“救孤”的故事,但我也从这部作品中,看到了一种属于当下的全新视角解读,主角们身上除了王权和忠义的裹挟,同时也怀有更多的自由意志,或许这也是中华文化中所谓的“江湖”。事实上,这一作品的观摩经历,也促使我思考舞台艺术作品的传播、推广等商业化运营的不同路径,票务运营与会员体系的精细化运营、数字化营销与社交媒体的整合、跨界合作与品牌联盟、衍生产品开发与IP打造、国际商演与文化“出海”,这一系列的对舞台艺术的运营推广,是更大更复杂的课题。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力与我们分享的,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众多戏剧节、演绎新空间的实践探索,让我全方位看到了活跃在一线的文旅工作者们的实践案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文旅融合、文旅相长,作为文艺工作者要拓宽视野、持续学习,更主动、更积极地乘上这列发展快车。

实地走访,触摸文化脉搏。培训期间,我们还走访了良渚和安吉。在良渚,那宏伟壮观的古城遗址、精美的玉器文物,无不诉说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辉煌灿烂。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先民对话,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这让我意识到,文艺创作要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从历史中汲取灵感,才能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自信的作品。在安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得到生动实践,优美的生态环境、充满活力的乡村建设,展现出新时代的发展风貌。这让我思考,文艺作品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反映当下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用艺术的形式记录时代、讴歌时代。实地走访让我在阅读书本和课堂讨论之外,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文化与时代的力量,为创作工作实践积累着丰富素材和灵感。

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党员文艺工作者培训,是一次修炼内功、拓展边界的成长之旅。通过政治理论和文艺理论的学习,我筑牢了思想根基,提升了专业素养;借助作品观摩和实地走访,我拓宽了艺术视野,激发了创作灵感。虽然这次培训的过程只有短短五天,但却在我内心播撒下新的成长种子,有许多新的思考、新的课题在生根发芽。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牢记毛庆斌同志在开班仪式中强调的“党员文艺工作者要做到好学能文、通艺尚雅、务实出活”,不断修炼内功、拓展边界,保持好奇、保持学习、保持思考、保持实践,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做一名新时代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为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文艺作品,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歌剧舞剧院剧目创作部、行政党支部党员宁鑫

2025年6月24日